十七年,一個在時間長河里,渺小到可以被忽略的數字;十七年,一個可以把熱血青年變成滄桑大叔的漫長歲月。
我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里遇到了她,我把青春獻給了這所學校,我把熱血撒向這里的每一寸土地。我熟悉這里的一磚一瓦、一草一木。我喜歡這里的晨鐘暮靄,桃李芬芳。我見證了她的成長,從呱呱墜地到現在的亭亭玉立……
畫壇鬼才黃永玉說:“世界長大了,我他媽也老了?!痹挷诶聿徊谀?,可不是嘛,學校一路蹣跚走來,如今已然是青春美少女了,我可不就真得老了嗎。
學校的前身是華林新村居民小區配套建設的小學校,應由政府接手,開辦管理,但建成后諸多原因,一直閑置。校園里荒草瘋長,垃圾遍地,一派荒僻破敗的景象。置身與人比肩的荒草地,與恐怖片里的亂墳崗有的一拼。
1997年,香港回歸的那一年,也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離我們而去的那一年。我師范畢業,從拔掉校園里瘋長的第一株荒草開始,一群懷揣著教育夢想的屌絲們開始了艱辛的逐夢之旅。
從最初的7個教學班,150多名學生開始,風雨飄搖中她頑強走來。經歷過教育形勢的急轉直下,經歷過學生銳減的痛苦,經歷過家長信任的危機,經歷過停滯不前的茫然,更經歷過生死存亡的抉擇。
腳步匆匆中她在長大,如今已有13個教學班,800多名學生,近百名教職員工。她的名氣也由以前的一文不名到現在的威震四方。她先后兩次獲得“河南省優秀民辦學?!睒s譽稱號,這在全市民辦學校里是獨一無二的。她連續多年被市教育局評為“優質生源基地”,源源不斷地向重點高中輸送著優質人才。今年在市教育局統計的高考成績中,她培養的畢業生本科上線率以70%的優異成績,成為全市100所初中的翹楚。
她卻有著與她的名聲極不相稱的“簡約”校園。要形容她,那怎是一個“小”字了得。不足十畝的校園,中間矗立著一幢“工”字形三層教學樓,“工”字右邊的兩短橫,前排是初中6個教學班,后排是小學6個教學班?!肮ぁ弊肿筮叺膬啥虣M,前邊是學生宿舍加老師辦公室,后邊是計算機房。為了高效利用學校有限的資源,前幾年,又在“工”字的中間添了一筆,“工”字變成了威武的“王”字(不知是否寓意著“王者歸來),里面分別隱藏著學前班、物理化學實驗室和學生餐廳。
教室里面的空間更為狹小,每個教室都密密麻麻地擺放著八縱八橫60多張桌子,排與排之間的空隙小到只容一人通過。一旦大家在座位上坐定,你想要再次離開座位,那是要“大動干戈”驚動四鄰的。所以前排同學進出座位基本靠“翻”,是不走尋常路的。
“工”字的一邊是幢白色的四層宿舍樓,一層是伙房加餐廳。不大的餐廳,每天都要接待400余名師生的就餐。
宿舍樓的后面有兩個標準籃球場,雖然場地簡陋,可孩子們總能在把枯燥的生活“活”出滋味來。每當課間,生龍活虎的灌籃高手們奔跑在堅硬的水泥地上,用他們的青春活力對抗著學習的壓力,釋放著身體里奔突的荷爾蒙。
“工”字形教學樓的一圈是不規范的200米跑道,就是在這樣簡陋的跑道上,孩子們跑出了全市第一的中考體育成績,跑圓了中考體育考場上監考老師們吃驚的大嘴,驚艷了監考老師們灰暗的雙眼。
課間操,校園更是撒滿了學生。就連小樹之間的空隙,體育器材的四周都擠滿了孩子,真是“雖席地不容間也”。
喜歡是乍見之歡,愛是久處不厭。初見的欣喜驚艷總要歸于平淡,平淡才是事物的常態,在平淡之中的長相廝守才是真愛的表現。十七年的堅守,成就了我的教育夢想;十七年的堅守,我由最初的“小號”蹲成了如今學校里的“大V”;十七年的堅守,我由當年的追夢屌絲,跑成了學校里最年輕的“元老”。
我把青春獻給了她,她安放了我無處安放的青春。我在她不足十畝的貧瘠土地上辛勤耕耘,她用桃李滿園安撫了我受傷的心靈;我為她揮汗如雨,負重前行,她用孩子們張張綻開的笑臉獎勵了我的勤勉。是我們創造了她,還是她成就了我們?這是個問題。
她還在健步如飛地向前疾馳,她的目標是百年名校。
她,還在路上。